点击回到<选择>首页
第XZ2008.0806期 推荐阅读:< 本能 > --爱情心理学
 

 

每个人的“舞蹈者的旋转”


Psytopic

 

 
 

  上篇的《舞动中的左右脑测试》中,我们提过,这幅图片的原理曾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,关于这种“左右不定”的现象,不少网友持怀疑态度,有些网友认为是GIF动画中的图形帧作弊,也有些网友从光影角度来进行分析,对该图分解后,排除了这两种可能。和你一样,我们也对此很好奇,下面是lightor从心理学角度对这张图片原理的探索。更有趣的是,这种现象可以从物理学、心理学和生物学上各自得到合理的解释,您不妨也试试看。

(本文为《舞动中的左右脑测试》的下篇,新读者请先阅读上篇)

关于这种“忽左忽右”的现象,不少网友持怀疑态度,有些网友认为是GIF动画中的图形帧作弊,也有些网友从光影角度来进行分析,我们对该图分解后,排除了这两种可能,以下是从原图截取的第1帧到第8帧(正好四分之一圈)的GIF格式图片:

“忽而正转忽而倒转”的效果依然存在吗?

仔细观察上面的图片,尽管舞蹈者不是完整的旋转运动,但是“忽而正转忽而倒转”的效果依然存在,是不是很有趣呢?

我们的解释

和你一样,我们也对此很好奇,下面是lightor从心理学角度对这张图片原理的探索:

我们的观点是:通过抽离判断线索,产生的运动错觉。

抛开这张图片,让我们假设在现实场景中:一位芭蕾舞蹈者,正在舞动这个动作,相信你一眼就能认出她朝哪个方向旋转;如果把她舞动的那短暂一刻摄影下来,和这张图片进行对比,我们会发现这张图片把几样东西抽离了:舞者的形象(3D)变成了平面(2D)的阴影,周围的环境线索被简化成渐变背影,复杂的光影只剩下垂直的舞蹈者倒影。这种抽离的结果便是:你无法从任何静态的画面中判断出舞蹈者的旋转方向。

这给我们大脑的知觉判断带来棘手的问题,要得出舞蹈者的运动方向,必须找到知觉线索。这种情况下,大脑会给自己做出“先验假设”,即先假定舞蹈者的旋转方向,再结合“下一个画面”来验证这个假设,如果成立,那么我们就认为她确实是按照假设方向旋转的,如果不成立则否定假设,提出另一(相反)假设。问题是:“下一个画面”也是在静态情况下无法判断出旋转方向的。这会出现什么状况呢?无论我们的大脑做出哪种“先验假设”(顺时针还是逆时针),这个假设在我们看来都是“合理”的。

下图是从原有GIF格式图片中,随机截取的一帧:

你能从上图判断舞蹈者的旋转方向吗?

为什么会“忽而正转忽而倒转”呢?

这种现象在古希腊就被发现了:如果我们有机会看瀑布,试着注视瀑布的流水,一段时间后(约30秒),然后转头注视附近的悬崖,就会觉得悬崖似乎有自下而上的移动现象。直到1834年,Robert Addams在苏格兰偶然发现了这个现象后,才形成了现代报告。这种移动错觉,在心理学上称为“视觉后象”或者“运动后象”。

“视觉后象”现象可以通过视觉神经元对“运动轮廓”的选择性适应来解释。在没有图像运动时,视觉细胞会调整为不同的方向,以保持均衡的反应。当出现特定方向的运动时,变会打破细胞原有的这种平衡,从而促进细胞调整为相反的方向,继而产生了错觉。

几乎每个人都见过“舞蹈者的旋转”?

在前面的解释中,我们已经得出:你无法从任何静态的画面中判断出舞蹈者的旋转方向。是否满足了这个条件后,让物体产生特定方向运动就能产生错觉了呢?我们没有做过实验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验证。下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,可以说明这种现象其实就在我们身边:观察一下您的周围是否有电扇,如果有,不妨打开,然后注视电扇的转动,过一会儿,你就会发现和上面的舞蹈者一样:电扇忽而顺时针旋转,忽而逆时针旋转,甚至有时会有停止不转的感觉。是不是很有趣呢?更有趣的是,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可以通过参照系解释,在心理学可以通过视觉后像解释,在生理学上可以通过视觉细胞的调节解释,“条条学科通真理”,:)

不同的旋转方向是否意味着不同的思考模式?目前还没有办法证明,但从局部试验来看,确实存在这种倾向。您也可以来参与我们的验证!


下一篇:梦的解析[后记]、、、、、、、、、、、、、、最新热门测试:MBTI性格测试

 

 
©2008 Caichu 中国才储 文章采用创作共用协议, 转载请注明源出处和本页网址。